别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
时间:2020-05-09 作者:admin

说起如何避免孩子写作业拖延,家长们想到的第一招就是:要求孩子在“规定”的时间完成作业。

比如:

·      制定规章,规定孩子必须在每晚8点之前完成家庭作业;

·      给孩子定上闹钟,要求必须在30分钟内写完语文;在20分钟内完成数学。

 

家长的初衷是好的,但在实际操作中,大多数时候却是事以愿违。比如经常有家长向我反映:

 

·      一旦规定了时间,孩子就很紧张,害怕完不成,有时候一边写一边看钟表,作业写得慌乱又潦草;

 

·      孩子眼看时间所剩不多,似乎没有按时完成的可能,就直接放弃了,崩溃了。

 

所以,让孩子在“规定”的时间完成作业,并不是一种科学的解决“拖延”的办法,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。为什么呢?

 

首先,孩子自己对“作业量”不能客观评估。孩子对于自己究竟能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作业,心里完全没底。这时候家长偏偏又“规定”了时间,孩子只会感觉到压力和恐慌。

 

对于一件自己从前没做过的事,或者才刚刚开始学着做的事,怎么知道自己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呢?

 

大人有时候都未必知道,更何况孩子?

 

另外,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,除非进行过长时间的刻意训练,他们对时间的感知也并不敏锐。离8点还有多久?30分钟有多长?对孩子而言,都相当抽象。

 

其次,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作业量也不能客观评估。

 

我家二宝涵小妹今年也刚上一年级,每天老师会布置一点家庭作业,无非是在田子格里写几排数字,写几遍生字。我看到这些作业的第一印象是:大概几分钟就能完成。

 

后来,我自己亲自测试了一下。我拿着铅笔,按照老师的要求,规规矩矩,一笔一划地,在田字格里写这些数字和生字。当我像孩子一样认认真真地写字,手腕居然还有点累,到最后全部完成,我竟然花了15分钟。

 

作为一个比孩子多几十年写字经验的成年人,我完成这点作业要花十几分钟。那么刚上学的孩子需要多久才能完成?我又很认真地做了实验。

 

我陪着涵小妹,从头到尾完成了一次作业,用计时器计量了时间。

 

涵小妹还算是内驱力不错的孩子,写作业很积极主动。但是当她用小手握着铅笔,全神贯注地写上一会儿作业时,也自然流露出疲惫的状态,她说:“妈妈我有点累,我想让我的小手休息一会儿。”

 

我就同意让女儿休息五分钟,让她喝点儿水,活动一下身体和手指。

 

五分钟后,孩子很守规则地继续专注地写作业,再过十几分钟,孩子状态又不行了,为了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,我又提出让孩子休息。

 

全场实验做下来,6岁的涵小妹,一次写作业最多能专注15分钟。连续两个15分钟后,孩子就更难专注了。

 

我让孩子中场休息,缓解疲惫,前两次中场休息5分钟,最后一次休息了15分钟,孩子才能恢复一些精神。

 

最后公布一下测试结果:女儿完成所有家庭作业,不算中场休息时间,要用40分钟,算上中场休息时间,要用1个小时。

 

而我最初武断地以为,孩子完成这些作业用不了10分钟。

 

当然每个孩子存在个体差异,有些孩子可能写作业更熟练,完成得更快。但通常会跟家长“以为”的时间存在偏差。

 

这个“偏差”究竟有多大?如果你心里没数,建议也做一下类似的实验。

 

 

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作业量有了客观认识,能够准确判断,是不是就可以给孩子“规定”时间了?

 

规定可以有,但要注意科学性。

 

第一、 所有的“规定”,不要由家长单方面设定,而应该邀请孩子一起,通过家庭会议充分讨论再来制定。要让孩子充分理解规定的合理性,接纳规定。

 

第二、 不建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,而建议规定作业开始时间。比如,我们通过前面的测试,心底大致有个数,知道孩子完成作业需要1个小时,我们与其规定孩子830之点前必须完成作业,不如规定孩子7:00开始写作业。注意,这中间多出的半小时,是为了留有一定的余地。把时间盘算得太死,一旦稍有意外(比如孩子中途上个厕所),时间就超支,很多家长就会焦虑。

 

第三、给孩子规定中场休息时间。告诉孩子,只要孩子专注地写一段时间作业,就可以休息5分钟或10分钟。这是有科学依据的,在我家长课堂的时间管理课程里,有详细论述。

 

当孩子7点钟准时开始写作业时,家长千万不要说:“你必须在8点之前写完!”这样只会给孩子增加焦虑和压力。

我们可以说:“从现在开始,只要你专注认真地写作业XX分钟,你就可以休息5分钟。”

 

孩子知道自己只要“专注”一定时间,就可以休息一会儿,也不用担心作业是否能完成,就不会感到压力,也不必再去偷偷摸摸地休息。作业效率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。


第四、让孩子对于完成作业有所预期。虽然不建议一开始就硬性规定孩子必须几点完成作业,但家长可以让孩子提前知道:如果8点完成作业,在9点上床睡觉之前,就有1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,这个时间可以阅读课外书,或看一集动画片,或者做其他孩子喜欢做的事。

如果孩子8点半完成,那么这个“自由时光”就还有半小时。

 

如果孩子7:30完成,那么这个自由时光就有俩小时。

 

总之,完成作业之后,会有一个“好”的结果等着孩子。而不是:“作业之后还是作业”。

 

我接触到一个案例,家长按前面的方法执行,孩子果然写作业很积极,预定的8点完成作业,结果7:30就完成了。家长却心有不甘,又把孩子摁在书桌上,额外给孩子布置了多抄写生字5遍。

 

可想而知,孩子下一次还有多少积极性。

当然,我也接触过很多做得非常棒的家长,给大家看一个家长课堂的反馈家长课堂的反馈:

\"\" 

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,只要用心,所有问题都能解决。

 

不过咱们这一届家长,通常最缺的不是知识,也不是办法,而是在焦躁的大环境下,保持一颗平和的心。

 

 

作者:华川,著有《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: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》,《游戏,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》,个人微信:chuanhanma2
Go To Top 回顶部
分享给朋友
分享到朋友圈
134665141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