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拿孩子的人生,做了场实验
时间:2020-05-09 作者:admin

深秋季节,天气见凉,院子里却还是绿荫葱葱、生机勃勃。女儿从幼儿园放学了,和几个小伙伴一起,在一棵挂满红果的山楂树下叽叽喳喳,我打开手机相机,想捕捉这一刻岁月静好。

 

“妈妈,我放学了!”一回头,只见穿校服的川哥站在我身后,紧抿着嘴,眼里放着光,有种藏不住的小得意。


“今天回来还挺早啊,是不是又有好消息告诉妈妈?”

 

“是的,有一个普通的好消息,还有一个大惊喜,你先听哪一个?”川哥还在跟我卖关子。

 

“随便,或者,先听普通好消息。”

 

“普通好消息是英语单元测试又考了100分,不过这没什么,因为我每次英语考试都是100分。”

 

“哦,但对我来说仍然是好消息,现在可以告诉我惊喜吗?”

 

“我要告诉你的惊喜是:我终于学会跳大绳了!我今天很轻松地就跳过了大绳,还摆了个pose!”川哥说完在我面前一跳,摆了个孙悟空的姿势。

 

我笑了,对于这个运动协调性有点差的孩子,学会跳大绳(两人拽着绳子的两端,上下甩动),确实是了不起的进步。


我叫过来女儿,一手拉着一个孩子,沐浴着秋日的暖阳往家的方向走。

 

到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点心,兄妹倆洗手以后,就欢快地吃起来。

 

“妈妈,还跟你说个事,”川哥一边吃东西一边说。

 

“今天在学校,心理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说自己放学后先做什么。有些同学说放学后还得去辅导班接着上课,有些同学说一回家就被催着写作业,我跟老师说我回家之后先休息,妈妈还给我准备一些好吃的东西,老师说我真幸福,嗯,我也觉得自己挺幸福。”

 

我沉思了两分钟,决定跟孩子认真探讨一下关于“幸福”的话题。

 

“你知道吗,妈妈现在虽然尽量让你们幸福,心里其实还有些担心。”

 

“担心什么?”

 

“古人有句话叫:学海无涯苦坐舟。意思是说人只有从小吃苦,吃很多很多的苦,才能学有所成,长大了才有出息。我不是太认同这个观点,所以想在你身上做一个实验:我要让你从小就过得幸福快乐,长大了也有出息。你觉得我这个实验会成功吗?”


“会成功的!”川哥笃定地说,“你看我现在每天都过得快乐,学习成绩还越来越好,身体也越来越强壮,将来肯定会有出息!”

 

我欣慰一笑,这个“幸福实验”已经启动了好几年,按目前的状态,效果还算不错。而孩子的表态,又更坚定了我把这个实验进行下去的决心。

 

我时常感慨,川哥这一届孩子,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幸福的一代。因为身为父母的我们,赶上了经济发展最好的几十年。

 

但世道轮回,兴衰交替,是万物运行之规律。我不确定我的孩子长大成年以后,会面对什么样的生存环境。

 

也许更好,也许更苦。

 

而身为家长的我们,是应该让孩子从小吃苦,以备适应未来之苦,还是尽可能让孩子先幸福?

 

别为不确定的将来,牺牲当下的幸福

 

“未来”从来没有百分之百的确定,我们所知的,只是一个“概率”。


我们假设,孩子成年以后的世界有50%的概率跟现在差不多,或更好;也有50%的概率更差。

 

先说第一种选择:从小苦养孩子


当孩子将来碰到苦日子,他对苦的适应性会稍强一些。所以这个孩子的人生,就等于“小时候的苦+成年后的比较苦”。


当孩子将来碰到甜日子,那么他大概率会很甜。


所以这个孩子的整个人生,就等于“小时候的苦+成年后的甜”。

 

第二种选择,如果我们让孩子从小就幸福


当将来碰到苦日子,孩子的人生就等于“小时候的幸福+成年后的苦”。


当孩子将来碰到甜蜜好生活,孩子的人生,就等于“小时候的幸福+成年后的幸福”,可谓十分圆满。

 

总体对比,还是第二种养育状态,孩子一生享受的幸福会更多。毕竟当下的生活,也是人生的一部分。

 

以前看过一部关于狩猎人的记录片。当猎人计划出去打猎了,他会在家里,给自己和猎狗吃丰盛的食物以补充营养,准备厚实的衣物以抵御严寒。因外一旦出门,面对的将是凶险难测的丛林。他们绝不会傻到在有粮有肉时,也让自己和猎狗饿着、冻着。

 

况且,从小被禁锢着过苦日子的孩子,长大后对幸福、财富的掌控力也可能更差,很多穷奢极欲的大贪官,在反思人生时,都说自己是小时候吃过苦的孩子。

 

李开复有一位温柔且开明的母亲,从小生活幸福,而成年后的他却具备非凡的竞争力和抗挫力,绝没因为小时候活在温柔乡,就变得不堪一击。

 

可见,以为从小受苦才能长大幸福,这是不成立的。

 

有一次在协和医院,我听见一位医生告诫一位病人说:“你这种良性肿瘤,即便现在动刀切除了,也不能确保以后就不再长,何必要用一个确定的伤害,换一个不确定的未来?”

 

我醍醐灌顶。

 

何必用一个确定的痛苦,换一个不确定的未来?

 

所以,我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幸福,趁着我还能给他们幸福。 

 

幸福是平衡,不是过度放纵,无需过度付出

 

让孩子幸福,绝不是骄纵。一个被溺爱得没有边界的孩子,恰恰会丧失安全感,并不会觉得有多幸福。


就好像一个开车的人,总希望行驶在一条标准的道路上,看得见边界看得见方向,而不会一直喜欢在一望无垠、没有边界的沙漠里横冲直撞。

 

让孩子幸福,也不需要父母过度付出。

 

你把所有精力、金钱都给了孩子,牺牲了个人的生活情趣,你自己就会丧失幸福感。而一个不幸福的家长,必定终日阴郁,也不可能给孩子幸福。

 

怎样的付出叫“过度”呢?一个标准:看你心不心疼。

 

当你为孩子花的钱,出的力,让自己都心疼了,那就是有点付出过多了。

 

付出多则期望高,期望高则失望多,失越多则怨气重,怨气重的家庭,没人会幸福。

 

幸福的生活,说到底是一种平衡。

 

就好比周末安排,孩子想溜冰,丈夫想看球,妻子想逛街购物。究竟该听谁的?

 

谁都需要被满足,谁也不可以被无限满足。

 

一家人坐下来,心平气和地开个家庭会议,在尊重家长、尊重孩子、尊重客观情形的条件下,制定一个平衡各方需求的周末计划:轮流满足大家的愿望,同时结合客观情况(天气、预算等), 灵活协调,多退少补。


大家的心理就都平衡了,也就容易感受到幸福。

 

感觉好,才能做得好,幸福跟勤奋不冲突

 

.尼尔森在她的《正面管教》里说:是什么原因让有些家长会错误地认为,要通过责骂羞辱让孩子感觉糟糕,他才会做得更好?

 

是的,有很多家长,最见不得孩子感觉好。

 

我认识一位家长,从小对孩子高压管教,孩子摸爬滚打考上了重点初中,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,孩子说现在你们满意了,可以让我轻松点了吧。家长说别得意的太早,挑战还在后头,暑假还得接着上培优班。孩子气得当晚离家出走。

 

我还认识一位妈妈,想方设法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,有一天孩子高兴地说我今天提前1个小时把作业做完了,可以看会儿漫画书吗?妈妈立即沉下脸说别看那些闲书,赶紧再把英语补一补。于是第二天,孩子又将家庭作业磨蹭到10点多。

 

无论孩子,还是任何人,感觉好才能做得好。

就连农场里的牲口,也是活得“快乐”的下蛋多、肉质好。

 

川哥刚上小学时,学习跟不上节奏,看见作业本上的红叉就崩溃大哭。为了让他感觉好一点,我搬着小凳子挨在他身旁,陪着他一笔一划地写作业,写完了再交给他批改,让他痛快快地给我打叉打钩。

 

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,孩子在外面遭受了打击,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,我跟他翻出自己小时候所有的错误和糗事,又拿着放大镜帮他寻找优点。

 

时光一天一天流逝,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认知:“当我做得好了,妈妈会开心;当我遇到困难,会有人陪我一起战胜。”

 

他慢慢找回了自信,成绩也慢慢提升。

 

川哥刚上小学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学跳绳,我花了很长时间也教不会,爸爸又下载了跳绳的视频放着大投影,全家一起陪练了整整一年,孩子的跳绳个数才勉强达标。

 

今年开始,学校开设了自愿参加的跳绳队,每早7:00之前开始训练。川哥自愿报名参加,每天刚过6点,就挣扎着起床,还要把早餐装进书包,去学校跳完了再吃。最近天气开始降温,有一天我不忍心,晚了一会儿叫他起床,川哥就不大痛快,于是自己定好了起床闹钟,大声宣告绝不允许自己再迟到。

 

我看到了孩子的吃苦精神。

 

但这是他自己的决定,他并不会觉得有多苦。

 

幸福是家常菜,平凡人都可以有

 

你对孩子未来人生的期望是什么?是非凡的成功,还是普通的幸福?

 

这两者不完全等同。

 

如果以成为那些耀眼的成功人士为目标,确实得吃苦。就好比钢琴家郎朗,从小每天练琴七八个小时,练得手指都受伤,同时父母分居两地,母子相隔千里,能不苦吗?

 

如果你只把钢琴当成业余爱好,让音乐来丰富生活,每天坚持练习几十分钟就够。同时,也不耽误游戏玩耍和阅读。

 

幸福,其实是一种由“安全和平衡”带来的舒适感。

 

幸福不需要每天鲍鱼燕窝满汉全席,而只是一桌营养均衡的家常菜,普通人家都可以有。

 

我和孩子已经走在了幸福实验的路上,也欢迎你的加入。

 

作者:华川,著有《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: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》,《游戏,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》,个人微信:chuanhanma2
Go To Top 回顶部
分享给朋友
分享到朋友圈
134665141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