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怎样对大宝,大宝就怎样对小宝
时间:2020-08-20 作者:admin

01

“妹妹,你快下来!”

“不行,我就要吃番茄烤面包!” 3岁的女儿自己搭椅子打开冰箱的门,倔强地叫唤。

 

本来晚饭吃的好好的,爸爸跟哥哥商量明天的早餐,想到了一个创意,并起名叫“番茄烤面包”。

 

“我也要吃番茄烤面包,我现在就要吃。”妹妹推开还没吃完的米饭,兴奋的大叫。

 

“不行,那是明天的早餐,先把晚饭吃完。”爸爸表示反对。

 

哥哥也表示反对。小姑娘觉得全世界都在和她作对,于是任性地离开餐桌,拖把椅子到冰箱门口,高高地站在椅子上伸手够冰箱的门,嘴里吵着叫着不停歇。连妈妈也劝不好。

 

僵持了一会儿,哥哥放话说:“你先平静下来,好好跟我说,我帮你做好吃的”。

 

“你刚才说什么?”妹妹止住了语无伦次的叫唤。


 哥哥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。

 

妹妹居然真的从椅子上下来,巴巴地走到哥哥面前:“你现在就给我做好吃的!”

 

“你能好好跟我说话吗?”哥哥相当矜持。

 

妹妹一字一顿地说:“哥哥,请你帮我做个番茄面包,好吗?”

 

 “很好,我这就去做,”哥哥满意地点头。

 

02

我跟川爸相视一笑,默默地看着哥哥从冰箱里取出面包和番茄酱。

 

既没有阻止也没有协助,因为在我的脑子里,快速回放着另一副相似画面,仿佛就发生在昨天——

 

一个淘气的男孩搭椅子高高地站在冰箱门口,小胖脸倔强又气愤——一定是在几分钟前,他想吃某种食物遭到了拒绝。

 

“川川,你快下来。”

“不行,我就要吃…!”男孩挂着眼泪鼻涕说。

 

这时候,妈妈放下手里的事情,气运丹田,深呼吸三大口,以尽量平静的语气对男孩说:“你先平静一下,好好跟我说,也许我能帮你。”

 

男孩花了好几分钟才真正平静下来,抽噎着说:“妈妈,我想要…..

 

“好的,我知道了。可是现在吃那个有点不合适,要不然给你做个南瓜派,也非常好吃哟。”

 

男孩犹豫了一下,觉得主意不错:

 

“好吧,妈妈你赶紧给我做!”

 

“你应该怎么对妈妈说话?”

 

小男孩一字一顿地:“妈妈,请帮我做一个南瓜派。”

 

“很好,我这就去做。”

03

生二胎已经三年多了,这个淘气任性的小男孩,已经做了三年的哥哥,如今面对同样淘气的妹妹,越发有了点小家长的样子,经常有板有眼地去“教育”妹妹。至于“教育方式”,则完全模仿了我,从台词,到语气,连神情,都是惊人地相似。

 

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。真正找到科学依据,还是因为参加了一次教育学术会议。


会上,美国专家讲到了“镜像神经元”这个概念。

 

镜像神经元(mirror neuron)是意大利的科学家首先在猴脑上发现的,随后,美国科学家通过对一批癫痫病患者的治疗,在人脑中也证实了镜像神经元的广泛存在。科研人员把这样一种具有特殊“魔力”的神经元,称作“脑中之脑”和“大脑魔镜”。

 

举个例子,一个成人对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反复做吐舌头的动作,婴儿也会条件反射式地吐舌头。大一些孩子,会模仿更复杂的动作和场景。即便是成年人,镜像神经元也在充分发挥着作用:会议现场,主持人忽然莫名其妙地笑起来,然后所有在场的人都控制不住地笑了,尽管都不知道笑点在哪儿。

 

所以我们就很容易解释“母亲的情绪容易传染给孩子”这个道理。一个母亲,常常对自己的孩子微笑,那这个孩子极可能也非常爱笑。反之亦然,一个悲观抑郁的母亲,养出来的孩子也会同样情绪消极。


04

家里若是有好几个孩子,这钟“镜面反射”就更加复杂生动了。

 

大宝失手摔坏了一个杯子,遭到妈妈一顿怒骂,没过多久小宝摔了大宝的玩具,可以想见,大宝会是怎样的反应。

 

许多家长抱怨大宝爱打小宝,有一种可能就是,孩子反射了大人的行为。挨过打的孩子,很快就学会了:如果别人惹我生气,我也可以动手打。显然大人打不过,就找那个小家伙练手吧。

 

过度溺爱,也会形成镜面反射。很多家庭在生二胎之前,对大宝是有求必应的:如果只有一个苹果,肯定全给孩子吃了;孩子想要什么玩具,也是二话不说就买。等有了二宝,你再对孩子说教:这是大家的,要懂得分享…….这个弯就转得太急了。

 

“镜像神经元”的原理告诉我们:比起听到的,孩子们更愿意接受他们所看到的。

 

面对一个爱搞破坏的淘气包,除了打骂怒吼,家长也可以平和地跟孩子沟通,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 

当这个孩子成了大哥哥大姐姐,在面对一个比自己更小的淘气包时,他也会懂得克制住脾气,专注于解决问题。

 
在孩子刚开始萌发自我意识(两岁左右),就需要有限度地满足大宝的需求,并让孩子渐渐懂得“我的”、“你的”、“大家的”这些物权概念。在和弟弟妹妹一起享用玩具分零食时,大宝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什么叫“分享”。

 

面对孩子,父母最需要的是一颗“同理心”。即:真正站在一个孩子(矮小、脆弱、心智不成熟、能力欠缺)的角度去思考问题。

 

比如,5岁的哥哥训斥2岁的弟弟不听话,妈妈通常会过来圆场说:“弟弟还小不懂事呢”。这是在要求哥哥具有同理心。

 

可是当5岁哥哥无意犯了错,妈妈的吼骂责罚直接就上来了,却忘了5岁的孩子,也只是一个孩子。

 

许多新添二宝的家庭,剧情都是惊人地相似:起初,大宝对肉乎乎的小宝很是好奇,甚至流露出自然的喜爱。然而好景不长,大宝忽然出现很多反常的举动,甚至故意伤害到小宝。

 

究竟该怎么办呢?有许多焦虑的妈妈找到我。

 

能怎么办呢?好好爱大宝吧。被爱喂饱的孩子,不会嫉妒。

 

要想大宝爱小宝,首先好好爱大宝。


你怎样对大宝,大宝就怎样对小宝。


原理就是这么简单。

作者:华川,著有《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: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》,《游戏,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》,个人微信:qipa2000

获得更多二胎知识,请关注公众号“二胎妈妈圈”

\"\"

上一篇: 已经是第一篇
Go To Top 回顶部
分享给朋友
分享到朋友圈
13466514156